走进卓纳

卓纳纳米,专注纳米新材料

应用领域

各行业携手纳米技术,迈向新高度

新闻资讯

最新行业动态、研发成果速递窗口

联系我们

欢迎来电咨询洽谈,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气凝胶行业分析(下)
发布时间: 2022/02/17   发布人:苏州卓纳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三、多方企业入局气凝胶材料,推动气凝胶规模化降本


3.1 多方企业入局气凝胶材料,行业扩产加速


多家企业入局气凝胶行业,推动行业产能加速扩充。根据各企业目前披露的数据,目前国 内约有 15.7 万方气凝胶产能。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提升,多种背景的企业开始入局气凝 胶行业:目前新进的企业的背景包括工程装备企业中国化学、传统煤化工企业华阳新材、 化肥企业华昌化工、汽车制品企业泛亚微透、有机硅企业晨光新材和宏柏新材等。目前生 产 1 万方的气凝胶约需投资 1.6 亿元,新入局企业大多为上市公司,均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加速了气凝胶行业产能扩张速度,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主流企业的扩产合计约 16 万方, 以 2 年的投产周期来算,预计 2023 年全行业产能将在 2021 年的基础上翻倍。


由于气凝胶材料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目前大多数的新入局者均采用股权投资的形式进入 气凝胶行业。中国化学子公司华陆工程于 2015 年开始便与中国航天科工十院航天乌江公 司开展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化学工程 EPC 企业,中国化学通过布局气凝胶保温材料,可 以同时为客户提供 EPC 方案及关键材料。阳煤集团(现更名为华阳新材)于 2018 年参股 气凝胶企业深圳中凝、华昌化工于 2021 年参股气凝胶企业爱彼爱和、泛亚微透于 2021 年收购气凝胶企业大音希声 60%股权。


微信图片_20220217105155.jpg

图18: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耗总量占比超过25%


3.2 各玩家竞争力分析


(1)短期看干燥技术的突破与优势竞争


在气凝胶的合成过程中,干燥步骤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干燥技术路线的选择直接影响气 凝胶性能。国内气凝胶企业也根据干燥技术路线的不同而被划分为多个派别。由于国内企 业大多以与学校合作的方式引入干燥技术而起家,因此也根据各家技术来源进行划分。国 内最早的气凝胶企业纳诺科技在 2004 年通过引入清华大学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技术起家, 随后又在 2007 年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发常压干燥技术。目前最大的气凝胶厂商广东埃力生 的技术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以二氧化碳超临界技术为主。中国化学参股的贵州航天乌江 以设备起家,2011 年开始从气凝胶设备提供商转向气凝胶生产,其二氧化碳超临界技术 来自于航天三院,华陆新材的工艺技术也由航天乌江提供。厦门纳美特、安徽弘辉、华夏 特材等一些中小企业则使用厦门大学的酒精超临界技术。


当前国内三种干燥路线并行发展,由于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综合性能最佳,目前大多 数产能以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为主,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路线的企业在当前阶段具有 一定优势。当前常用的三种干燥工艺有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乙醇超临界干燥和常压干燥。从设备投资来看,常压干燥的成本最低,从安全性来看,常压干燥的安全性最高,而从生 产效率来看,乙醇超临界的生产效率最高,从产品性能来看,乙醇超临界的产品性能稍弱 于二氧化碳超临界和常压干燥。


(2)中期看产业链分工


在全行业大多数玩家突破干燥过程中的壁垒并产出相对均质化的产品后,我们认为届时产 业链分工决定企业竞争力。气凝胶细分环节分为生产企业、加工企业以及生产加工一体化 企业,目前国内除了纳诺科技和爱彼爱和既可以生产又可以加工气凝胶制品外,埃力生等 企业则只提供气凝胶材料给加工厂,通过加工企业进一步加工成制品。加工企业通常外购 气凝胶材料,再根据下游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加工成特定形状。在气凝胶行业发展初期,各 厂商的产品具有较大差异,产业链话语权掌握在生产企业手中,即为当前气凝胶行业现状。而在生产环节技术取得突破即全行业大多数企业产出相对均质化的产品后,客户资源将成 为各个企业角逐的重点。生产和加工环节一体化布局的企业一方面掌握生产环节,另一方 面直接与下游客户对接,具有较强的渠道壁垒,该类企业将在气凝胶行业发展中期最具优势。


(3)长期看原料自给优势


由于原料成本占比超过 50%,当气凝胶行业产能开始过剩时,原料自给能力成为气凝胶 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考量。我们根据纳诺科技 1 万方气凝胶超级绝热材料项目对二氧化硅气 凝胶的合成成本进行拆分。该项目采用乙醇超临界干燥技术,根据我们的测算,单方总成 本为 9067 元,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比 66%、能源成本占比 11%、人工成本占比 5%、折旧 成本占比 19%。从气凝胶成本结构中可以看出,原材料占较大比例,对于二氧化硅气凝胶 而言,原材料一般为无机硅源和有机硅源,硅化工企业在这一阶段的成本优势凸显。


微信图片_20220217105159.jpg

图19:传统建筑保温材料构成


来源:西部证券,5G行业公众号

说明: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适请联系我们,谢谢!